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369.jpg 333.png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美国独立纪录片导演布莱特·摩根耗时8年,完成了一部集柯本生前大量未公开的家庭录像、现场演出影片、录音、绘画作品、日记以及亲朋好友的采访于一身的纪录片。此前这部电影在美国圣丹斯独立电影节首映,虽然没有获得大奖,但是自电影节与HBO上映以来,便获得了影迷与乐迷的一致好评。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第1张

纪录片以柯本自行录制的一盘DEMO的名字命名,作为科特家的长子,柯本从小就受到父母与长辈们的热切关注,不过他并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孩,与同龄人相比,柯本充满活力,有创意、而且满怀同情心。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第2张

在华盛顿的阿伯丁,柯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不过好景不长,7岁时,家庭关系的破裂,使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控状态,母亲与学校也越来越难以管教他。渐渐的他成为了一个问题小孩,不断的被母亲、父亲、以及亲戚赶出家门。生活无时不刻的充满着变故,他只能把自己心事诉诸于心爱的吉他。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第3张

1987年柯本与高中好友组建了涅槃,乐队后来从阿伯丁搬到了奥林匹亚,随后又转移到了西雅图。他的才华与天赋并没有在居无定所的环境中磨灭,反而在第一张专辑《死神》中得到爆发。1991年涅槃签约格芬唱片公司,随后发行了让他们大红大紫的《没关系》,他们成为了西雅图油渍摇滚的代言人。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第4张

从穷困潦倒、默默无闻到一夜间变成了万众瞩目的偶像,柯本极度的不适应,他甚至对这种生活产生了厌恶。他像往常一样穿着破烂的T恤与牛仔裤,不过,身边多了一位后来成为她妻子的女朋友。

舆论可以把一个高高举起,同样也能把一个人狠狠的摔到地上,柯本应该是最有感受的。被冠名时代的发言人时,他受到无数媒体的追捧,可媒体并非善类,混乱的生活方式被各种杂志、报纸以八卦态度报导时,柯本险些失去女儿的抚养权与监护权。无休止的疾病困扰以及创作上的瓶颈让柯本一度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第5张

当很多人试图把柯本变成神,又试图把他还原成普通人的时候,乐迷和柯本仿佛陷入了双重误读的陷阱,人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科特柯本,正如导演布莱特·摩根用大量的感性资料来构造一份虚拟但不虚假的自传,已便那些乐迷重新认识自己的偶像。也许柯本只是属于世界的一部分,不需要去解码和理解,他只是曾经存在过,仅此而已。

与之前美国导演AJ Schnack根据著名音乐记者迈克尔•阿泽拉德于1993年创作的传记《做你自己:涅槃的故事》为基础,执导的纪录片《科特·柯本:关于一个孩子》相比,布莱特·摩根的《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更具有猎奇性,大量生前未被曝光的家庭录像,柯本的笔记、涂鸦、心情日记,这些对于关心柯本的乐迷来讲,无疑获得了至宝,且能更深刻的认识这位神秘、孤独的艺术家。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第6张

国内著名乐评人郝舫曾撰写过一本关于柯本的传记《灿烂涅槃》,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传记,也是中国乐迷接触的第一本柯本传记。2012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另外一本关于柯本的传记《关于一个孩子》,虽然此前出过同名纪录片,但阅读的快感并没有被视觉上的盛宴所击败。

柯本一直是那些具有独立精神的艺术家的创作缪斯,2005年美国著名的独立电影导演格斯·范·桑特 根据柯本生前最后的一段经历改编成电影《最后的日子》。这也是范·桑特死亡三部曲(《盖瑞》《大象》《最后的日子》)的最后一部。相比导演的其它作品,这部片好坏参半,甚至有一些异议之声。其实,这些异议之声不就是柯本压抑心理的明证吗?连一个旁观者都无法直视一个处于抑郁状态的艺术家,更何况他本人呢!

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  第7张

世纪末音乐的黄昏,他依然在孤寂中伫立,头在散乱的金发中低垂。他拒绝了一本正经的命运的怜悯,拒绝了他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情人——朋克摇滚的垂青。他举目凝望,依然有海湾的斜阳晚照;他低头顾盼,竟然有幻梦般奇妙的快乐升腾。他紧握枪,如同紧握温暖而美丽的情人,他要游完他的溯流航程。枪口抬起了,枪机在静默中滑动,从最响亮的轰鸣中,飞出了那颗子弹;只有它自己知道,它是颗多么悲哀的子弹,因为它击毁的,是20世纪最后一场英雄梦。(末段选自郝舫《灿烂涅槃》)

0
369.jpg 333.png
369.jpg 333.png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