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369.jpg 333.png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第1张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第2张
作者简介:       
       武立金,原总参某部副局长、天津市政协委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发表散文、诗词、楹联上千篇,出版长篇小说十余部。其作品有的被评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有的被列入学生和党团员学习辅导材料,有的被多家报刊和电台连载或连播,有的还被外国出版公司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第3张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第4张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第5张
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文/武立金
菊香书屋的东厢房烟雾缭绕,墨香四溢。毛泽东坐在办公桌前一边抽烟,一边翻阅线装书。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毛泽东想从古往今来帝王将相的成败得失中感悟出一些东西。作为一代鉴古知今的大政治家,他非常熟悉“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这句古训。
李银桥风风火火地闯进毛泽东办公室,迎面看到沙发上摆着一匹黄呢子布料。毛泽东见他的卫士走进来就放下书本,关切地问:“银桥,小韩生了没有?”
“生了生了,是个小子!”李银桥乐得合不拢嘴。
“恭喜你,银桥,你也当上爸爸了。”毛泽东高兴地问,“在哪家医院生的?”
“北平医院。”
“起名字了吗?”
“起了,是小韩起的,叫‘卓伟’。卓越的卓,伟大的伟。”
“李卓伟——好,很响亮,有气势。”毛泽东又说,“你转告小韩,让她好好休息。这几天,你要多陪陪她。”
李银桥说:“王师傅到了,是不是让他进来?”
“那好。”毛泽东把桌子上的文件归拢一下。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第6张
王师傅是北京王府井私营服装店的著名裁缝师王子清,五十来岁,个头不高,稍微有点驼背,身体微胖,长得很福态。据说他曾留学法国专修服装设计,算是行家里手了。今天李银桥把他接到中南海,是想请他为毛泽东量身做衣。
毛泽东握住王子清的手热情地说:“王师傅,辛苦你啦!”
王子清是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激动得无所适从,只是连声重复道:“不辛苦,不辛苦……”
毛泽东见王子清手拿皮尺准备给他量身,就说:“稍微宽大些,不要做瘦了。”
“好的。”王子清一边拉扯尺子一边回答。
毛泽东伸出两只胳膊,看着正在给他测量胸围的王子清说:“其实,衣服还是有几件,只是穿着旧衣服参加典礼不太合适,那一天是咱们中国人民大喜的日子,应该换上新衣服呢!”
“主席也该做身新衣服了……”
一向节俭的毛泽东这次终于同意为自己制作一套新衣了,那是准备在开国大典上穿的礼服。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衣着随便,十分朴素,有时为了礼节也不得不简单包装一下。不过那只是外表,内里绝对不变。
毛泽东在思想上拥有高山大海般的财富,他是精神世界中的富翁,但在经济上却是个无产者。李银桥送走了王子清,就好像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心里无比的欣慰和轻松。这时,他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住在双清别墅的毛泽东,要进城拜会年长自己两旬的民主人士张澜,为表示对这位忘年交的尊重,他吩咐李银桥帮他找件好些的衣服换上。可是李银桥在他所有的“存货”里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然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
李银桥对毛泽东说:“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来了,连一件象样的行头都没有。”
“历来纨绔子弟都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别看我们穷,但穷则思变,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毛泽东笑着说。
“现在做衣服也来不及了,要不我向谁借一件?”
“不用了!衣服有补丁不要紧,笑破不笑补嘛,整齐干净就行!张老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笑话我们的。”
就这样,毛泽东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接见了张澜,以后又穿着它接见了沈钧儒、李济深、郭沫若、陈叔通……
李银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我们共产党人打下天下坐了江山,共产党的主席竟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
没过几天,王子清又来中南海为毛泽东试衣服样。毛泽东对穿戴不挑剔,合身就行,所以衣服很快就做好了。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第7张

    毛泽东做了一身中山装和一顶帽子,衣服做得很合体,看来这位王大裁缝师果然名不虚传。毛泽东选择这种深黄色的衣料,大概与他多年的戎马生涯有关。虽说这套军装式的礼服比袁世凯登基时穿的那套织金绣银的龙袍廉价多了,但它穿在高大魁梧的毛泽东身上,却使他显得更加精神焕发,更加魅力无比。
在做衣服的同时,还给毛泽东做了一双棕褐色皮鞋。这双软胶底的牛皮鞋很适合他那又宽又厚的农民所特有的大脚,其色彩则象征着大地的本色,给人以踏实稳重的感觉。这棕褐色的皮鞋和深黄色的衣服搭配,竟是那么的和谐并富有深意。
    毛泽东和他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们一样,全身上下都焕然一新了。他们和全国人民一道,怀着“万事俱备、只待良辰”的迫切心情,等待着新中国诞生这一盛大节日的到来。
 
下午一点了,值班室的电铃还没有响,这表明毛泽东仍在睡觉。长期的战争生活,使毛泽东养成了夜晚工作、白天休息的习惯。可是,今天是十月一日,下午三时要举行开国大典,主席是不是还没有醒酒?不会的!在昨晚的宴会上,酒量没有烟瘾大的毛泽东虽然一口气喝下十几杯白酒,可卫士们都知道那是用白开水特制的“茅台酒”……不能再等了,如果耽误了时间,那可要犯历史性错误,李银桥大步闯进紫云轩。
“主席,您醒醒,主席……”李银桥站在床头轻轻叫了两声。
毛泽东睁开眼,见是李银桥,便“哦”的一声做了个深呼吸,侧了一下身子。
“一点多了,该准备准备了。”李银桥伸手搀扶毛泽东,然后将毛巾被叠放在床头,又将枕头垫在毛巾被下面,让毛泽东依着床栏坐起来。
“这么快呀?我感觉才刚刚躺下。”毛泽东背依床栏揉着眼睛说。
“可不,你睡的时间本来就不长嘛!”李银桥沏了一杯龙井茶放在床头柜上。
毛泽东端起杯子抿了一口茶,随即抓起放在床上的报纸看了起来。只见头版上有一篇报道:昨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宣读碑文,并亲自执铣铲土……


李银桥知道毛泽东睡醒后不会马上下床,习惯在床上呆一小段时间,抽烟饮茶,读书看报,然后才会下床去漱口、洗脸、吃饭。今天是非同寻常的日子,毛泽东要参加举世瞩目的旷世盛典,但他依然不改这一生活习惯。
站在一旁卡着时间的李银桥终于打断了毛泽东看报:“主席,都一点半了。”
“嗯……”毛泽东答应一声,放下手中的报纸,一边下床一边说,“银桥啊,把我新做的那身衣服拿来,还有那双皮鞋。”
这天的天安门广场披着节日的盛装,特别是城楼上的八盏大红宫灯更加引人注目。城楼重檐中间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的横幅标语,观礼台下的城墙中间悬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两侧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的标语口号,城楼东西两端各插着四面红旗。天安门前的广场上有三十万衣着整洁的群众,红旗林立,歌声嘹亮,古老的天安门城楼焕发出勃勃生机。
    下午三点整,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在城楼中间的休息大厅坐下后,边从衣兜里边掏烟边打招呼:“大家都累了吧?你们喝茶,我抽支烟。少奇,你也来一支。”
刘少奇从毛泽东手里接过烟,看了看牌子:“三五烟,洋货呀,是战利品吧?”
“我们有一个很好的运输大队长呢!他不仅为我们提供枪炮子弹,还提供‘鬼子烟’,不吸对不起蒋委员长哟!”
“既然送来了,我们就统统收下,还不用打收条,何乐而不为呢!” 沉醉于希冀和遐想中的刘少奇向四周扫视一下,然后把烟点着说,“在下面看不大,上来一看还真不小,这个城门楼修得满雄伟嘛!”
城墙和城楼一样雄伟壮观,只是那股护城时的霸气已不再咄咄逼人,而是转化成了另一种力量和能量承托着那满墙的野草杂木,让它们攀附着尽情生长,放释绿色的生命。


毛泽东吐出一口烟雾:“这个城门楼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原来叫承天门,它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你们看,站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冷兵器时代的城墙垛口,还能看到有‘九天阊阖’之感的层层宫阙哩!”
“这城楼上共有大红柱子六十根,按照中国习惯的说法‘六十’为一干支,即周而复始之意。”周恩来盯着一根如水桶粗的木柱若有所思地说。
“周而复始,好啊!”毛泽东感慨道,“周而复始,轮流坐庄,总算轮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啦!”
朱德温文尔雅地呷上一口茶,面带微笑说:“过去的皇帝只会铺张浪费,不会为人民做事。他建了那么大的一座宫殿,还搞了个这么高的城门楼,这得花掉老百姓多少钱呀!”
“他给我们今天的庆典活动准备了一个场地呢,也算是为老百姓做了一点好事!”宽容大度的毛泽东接着说,“你们不要小看这个城门楼,它将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标志呢!”
整个休息大厅洋溢着开心悦意的朗朗笑声和肺腑相通的共鸣语言,气氛非常融洽。
    待中央领导人全部就位后,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大典开始。按事先拟定的程序:一是国家主席宣读政府公告;二是升国旗放礼炮奏乐;三是阅兵式;四是游行;五是观看礼花。
毛泽东带着充满强烈民族自豪感的神情走到麦克风前,环视一下洪涛翻卷般的广场,然后将肩膀和胸脯微微挺起,以他那高亢激越的湖南乡音向数十万群众,向全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广场上一片欢腾,热烈的掌声、激昂的口号声经久不息。
十八年前,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是他便有了“主席”这个终生不改的称谓。从那时起,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政府,几千年来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梦想,今天变成了现实!
年过半百的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连续站了好几个小时,他不时地调整一下站姿,以保持自己的体力。经周恩来再三劝说,他才走进休息厅坐下来,一边吸烟,一边和战友们交谈。然而,李银桥刚把水杯放在毛泽东面前,周恩来又过来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主席,游行的群众看不到你都停止不前了,看来你还得继续站下去。”
毛泽东再次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昔日他们可以为民主、为自由在天安门前愤怒呐喊;而今天,同是这些可爱的人民,他们又是如此忘情地为自己的政府、自己的领袖欢呼雀跃!这正好契合了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的那句老话!
 


开国大典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一侧入口处,哨兵突然发现有一位打扮入时的中年妇女旁若无人地直往里闯。由于这个入口处直通天安门观礼台,而她既未佩戴观礼证,也无代表证,因此哨兵毫不客气地将她拦住。
“同志,请出示您的证件!”
那人不但不接受哨兵的检查,反而责备起哨兵来了:“你有什么权力看我的证件,我是中南海办公室主任,我要到主席那里去。”
“根据上级规定,没有证件,一律不准入内。”
“你不认识我,我要见你们的负责人……”那人用斜视的目光狠狠啄了哨兵一眼。
“请您稍等,我们的负责人很快就会过来。”哨兵挥一挥手,“喂,请您往后站,让这位同志先过去。”
担任天安门外围警卫任务的一大队副政委骆骥闻讯赶来。他抬头一看,不由得心头一紧:我的妈呀,这不是主席的夫人吗?虽说有十几年没见面了,那岁月的风沙不但没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反而把她淘洗得更加光彩照人了。
骆骥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时就认识江青,那时她还是电影演员蓝苹,曾在一次赈灾集会上露过面。不过那时她还没有这么厉害的口气,也没有这么厉害的目光。真是山不转水转,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碰上了。
骆骥向哨兵问明情况后,觉得此事有些棘手,于是向开国大典安全保卫工作总指挥、公安部长罗瑞卿请示。罗瑞卿听完只说了四个字:“照章办事!”
为了确保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安全警卫规定的第一条就明确写道:不论是谁,不论职务多高,没有证件一律不准放行。罗瑞卿的话很快转达过来,有了尚方宝剑,“有眼不识金镶玉”的哨兵越发威严,再也不去理会这个“中南海办公室主任”了,他们把她晾在一边,更不让她进去。江青万般无奈,只得怏怏而去。
轰,轰,轰……
“一响、二响、三响……姐姐,一共二十八响。”李讷数着从天安门广场传来的礼炮声。
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和江青一样都没有资格上天安门参加典礼仪式,她们和中南海里的小朋友爬上了新华门和东便门之间与那段围墙几乎一样高的“垃圾山”,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长安街观望。
“阅兵开始了,你们看,大部队开过来了!”不知是哪个孩子惊叫一声。
大家的目光赶快顺着长安街往东移动,只见受阅部队由站在指挥车上的聂荣臻率领,在“八一”军旗的指引下,海军部队为前导,四个师的部队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正步整齐地向这边走来。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的方阵在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军乐声中,一个序列一个序列地从孩子们的眼前通过。
这时,由十七架飞机组成的空军编队从头顶呼啸而过,孩子们仰起小脑袋,一边说“看到了看到了,这是我们的飞机!”一边向机群挥动着手臂,挥舞着头巾和帽子,近似疯狂地欢呼着、跳跃着。
三军方阵过后便是由各界群众组成的欢庆队伍,他们一边行走,一边发自内心地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李讷伸手拽了一下娇娇:“姐姐,你听,他们在喊爸爸万岁……”
 


    横贯古都心脏的长安街上,在南北两侧的人行道旁,各竖起一排高大而坚固的钢质灯座,如巨大的手臂将硕大的球形灯泡举向高空。每个灯座的顶端,簇集着十来个炽亮的大灯泡,把十里长街照得宛如白昼,给节日的夜晚增添了火热的气氛。
    天安门广场上,围成一团团、一簇簇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这些群众在锣鼓声中和管弦乐的伴奏下,舞动着、旋转着、歌唱着。金水桥下,波平如镜,映出满天彩灯,红色金鱼拍打着水面与人同欢共乐,争观人间盛况。
    马恩列斯的画像立在广场北侧的路旁,位于恩格斯和列宁像中间稍退南侧的孙中山画像,与天安门上悬挂着的毛泽东画像遥遥相望,这六幅巨大画像都带着深情的微笑,与人们共同欢度这大典之夜,共同观看节日的焰火。
    十月的夜晚有些凉了,毛泽东添了一件旧毛衣,在跟他来“开开眼界”的儿女们的簇拥下,坐在轻便藤椅上观看焰火。他在享受着人间最美好的天伦之乐,体会着江山初定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江青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她和王光美站在一起,不时往广场上指指点点,领略人民翻身作主后的喜悦。
一声轰鸣,地动山摇,天安门上空顿时呈现火树银花。五颜六色的焰火,千姿百态的礼花,是那样的绚丽,那样的娇美,那样的耀人眼目。
“爸爸,快看,那是什么花呀?”李讷指着空中的焰火朝毛泽东喊道。
“这一簇更好看!爸爸,它叫什么花?”不等毛泽东回答,娇娇又问。
孩子们见父亲也说不上来,就随便给起了一个相象的名字。毛泽东就点点头说:“对,像……”
人逢喜事精神爽,毛泽东没有一丝倦意。他点燃一支烟,烟雾从嘴角飘逸而出,如缕缕思绪慢慢散开。他仰视着夜空,满天的“菊花”竞相开放,把广场辉映得一片金黄。“战地黄花分外香”,此情此景,令他想起了过去艰苦的历程和来之不易的胜利。中国有句俗语:“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然而,毛泽东这样一位教书先生却在三十多年的奋斗之后,终于成功了。
城楼和广场上再度呈现下午游行时的激动场面,欢呼声、万岁声一浪高过一浪。李讷对毛泽东说:“爸爸,人民喊你万岁,你喊人民万岁,真有意思!”
“这样才对得起人民啊!两千年前孔夫子就说过: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毛泽东突然想起即将过门的儿媳妇,于是问他的大女儿,“娇娃,你看到思齐了没有?”
“没有。她可能和大哥在广场上跳舞呢!”
“哦……”毛泽东向澎湃如潮的广场望去。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第8张
精彩专辑


《九州作家》综合专辑
小说专辑
名家名篇
歌词专辑

散文专辑
诗词专辑

杂文专辑

莫言专辑
贾平凹专辑

九州微小说

验方精选
菜谱食谱
百首绝句专辑
《九州作家》小说连载专辑
王福林《河魂》小说连载
短篇小说《父亲的心愿》
长篇小说《世纪初的情恋》
少儿长篇小说《啊,我的桑椹园》
少儿长篇小说《菊花樱桃红》
电影剧本《秦朝明将蒙恬传奇》
中篇小说《乡村魂》
长篇小说《归来的战俘》
短篇小说连载《赵老大家的喜事》
中篇小说《初恋》
中篇小说《血色浮情》
长篇小说《新红日》
中篇小说《口蹄疫》
纪实文学《黑土地》
梦幻小说《我于前天去世》
长篇小说《编外的忠诚》
小说连载《我心里的女人们》
中篇小说《关 山 逃 情》
长篇小说《潮白小八路》
中篇小说《济川王之后》
中篇小说《与老鼠决斗》


精彩榜

1.《〈九州作家〉会员专辑》及《2020年往期精彩榜》
2.《〈九州作家〉专辑》及《2021年往期精彩榜》


▲滑动方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天津市 / 武立金 【散文】/《毛主席初进中南海(中)》  第9张

0
369.jpg 333.png
369.jpg 333.png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