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音乐 > 正文
369.jpg 333.png

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src="/zb_users/upload/2022/05/wxsync-21018746466273d609ca9d61651758601.gif" title="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1张" alt="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1张" class="rich_pages __bg_gif" data-fileid="504613054" data-ratio="0.33" data-type="gif" data-w="600" style="white-space: normal;outline: 0px;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text-align: center;color: rgb(34, 34, 34);font-size: 18px;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visibility: visible !important;width: 600px !important;">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2张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3张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4张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5张


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6张


回头的地方越清晰,向前走的路就越坚定,这是白岩松对故乡意义的阐释;莫言说道他的文学原点就是老家高密东北乡,你可以从这个原点出发,走到很远的地方,但最终恐怕还是要回来,即便你人回不来了,心也是要回来的,这就是我文学原点赖以成长的地方,也是我的情感源头;故乡就是我们每个人年轻时拼尽全力想要逃离,年老时却又拼命想要回来的地方。

对于故乡的离开与归来,我的感悟似乎没有那么深刻,虽曾在外求学,但按部就班回到了这个小城,我不是归人也不是过客,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一份子。我们中儒林村最近因为建了村史馆在小城里火了一把,居委会主任说道:村子作为园区村需整体拆迁,建设村史馆就是为了让村民留好老家记忆,让优良传统得以传承,让我们不忘本。旧村子会变新社区,旧房子会建新楼房,这些改变是我们无法阻挡的,这是生活向好的标志,而我们应该义无反顾留下些什么呢?我们的家风、我们的家训抑或那些记忆里的人留下的最值得珍藏的遗产。

从小把我带大的奶奶去世一年多了,有时候会很恍惚,奶奶是不是还在那个小屋里,在床上静静地躺着,等着我们这些所谓忙里偷闲的人去跟她叨叨两句,她有时候不认识人,有时候对着别人叫着我的名字,有时候什么都懂似的对我们有了自己的工作而笑嘻嘻的说着高兴。《寻梦环游记》里讲道:人的一生会死三次。奶奶去世的时候正在暑假,本想吃完早饭去看看她,还剩最后一口没有吃完,大娘的电话打来,我跟妹妹慌慌张张地跑去。我们怎么使劲叫她喊她也没能像以前一样骄傲的答应着,她养大的孙子孙女还记得有这么个干枯的老人,还能买点她早已不能再吃的东西去看看她。真正的亲情就是老人对孩子抑或孩子的孩子拼尽全力给予,不要求一丝一毫的回报。我亲眼看着奶奶一点点一点点呼吸慢慢慢慢地微弱直到没有一丝气息,握着她的手一点点一点点没有了温度直至冰凉,停止了心跳、没有了呼吸,奶奶被宣告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中等以上身高的奶奶在床上躺了8年后瘦的只剩皮包骨头,尽管被孝顺的家人照顾的很好,但也经不住时间长而生出褥疮。等奶奶被火葬场的人带走,回来的时候就是那么一盒骨灰,在这个人世间不复存在,这是奶奶的第二次死亡。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整个宇宙都不再与你相关时,你就真正的死去。

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7张


奶奶没有多少的丰功伟绩,没有多少的成就壮举,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对我们而言,奶奶传承了一家的血脉,凝固了周家的家风,留给我们太多的财富,是一个伟大的人。都说女人是一个家里最好的风水,奶奶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这一句话,把孩子教育好,家族关系和,这就是让这个家族兴旺最为重要的一点,她教育我们的这些财富也是我将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重要指引。

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8张


节俭。奶奶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所谓的算计并非抠门,并非小家子气,并非不场面,而是对自己生活的明确规划,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消费才是理性的,该节约的地方节约,该花费的地方毫不吝啬,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用过度的物质的包裹起自己匮乏的灵魂,看似追求到了别人的羡慕,殊不知在别人眼里是笑话,真正拥有的人从不过度炫耀。我们被教育的节俭是传统美德,但有几个人真正做到呢,一粒一粟当来之不易,不真正劳动的人怎能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

助人。奶奶说自己吃了只是填饱肚子,别人吃了留名声。奶奶总是尽力去接济帮助别人,以前需要修葺房屋或者别人帮忙干活时,每次管饭奶奶总是把最好的给外人,自己家里人宁肯吃的差一点少一点,也要管好别人,哪怕那个年代的粮食如此宝贵。别人吃好了就会说起在谁家干活吃的怎样,也不仅仅是为了别人的一句褒扬,更是一种大爱的给予。奶奶还是一个土大夫,有一根银针,经常给头疼病痛的人扎针。

吃亏是福。老爷奶奶总是教育家里人,不与人斤斤计较,吃点亏掉不了肉,那是福分。我倒觉得关于吃亏要辩证看待,在自己原则底线范围内,可以吃亏,但别人无理越过了自己的底线,这样的亏不能吃,否则在他人眼里只会是自己的无能退让,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傻子。

善良。老爷奶奶养大了自己的七个孩子,又帮忙带大了我们这些子子孙孙,小时候,奶奶是怀里抱着一个,手里牵着一个,后面还跟着一个,从没有因为我是女孩就怎样,一样的疼一样的照顾。善良是血脉,传给了父辈,又传给了我,而我也要一样去教育自己的后代。

勤奋。人是有惰性的动物,那个年代,不允许人懒,你懒便食不果腹,一个农民春种夏耕,到头一场灾害颗粒无收,但也不能因此停止劳动,彻底冬眠,来年依然要心平气静地去继续春种夏耕期待新的收成。这个社会最不喜懒人,只要勤快定会有所收获。 

感恩。人要懂得感恩,但不是天天挂在嘴上,巧言令色。养儿防老,奶奶也并没有一直要求家人在她年老行动不便时怎么做,但卧床8年,家人用行动证明了奶奶教育的成功,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也并没有在我们家得到应验。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以此教育自己的后代。奶奶虽没有给我们留下明确具体的家训,但她一直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我们,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并继续传承。

我一直很感恩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虽不富裕,但已足够富裕。

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9张

沂源有个“博士村”后续——奶奶的故事  第10张

0
369.jpg 333.png
369.jpg 333.png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