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音乐 > 正文
369.jpg 333.png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text-align: center;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1张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2张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3张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4张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5张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6张

开幕式现场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7张

dows: 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8张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出席大会。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致开幕词,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代表人民团体致词。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和特邀嘉宾等约3000人参加会议。

 

如此文化盛会,还有一位沂源人参加!他就是宗利华。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9张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10张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11张


宗利华

山东沂源人。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山东省淄博警校,1996年开始小说创作,1999年结业于鲁迅文学院。历任《淄博公安报》编辑、记者,淄博市公安局宣传处科员。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惊梦伊甸园》、《末代丐帮》,小说集《越位》、《皮影王》、《租个儿子过年》,中篇小说《守宫砂》、《巫盅之地》、《第六感》。2005年获2003——2004年度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小说《大嫂》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度小说排行榜。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12张


以下是山东商报对沂源作家宗利华先生的专访——


  他以小小说作者身份介入文坛,2005年凭借《越位》等10篇作品获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后,又以中篇代表作《天黑请闭眼》为标志,转向中长篇小说领域的探索。近年来他的《香树街》系列中篇引发广泛关注。2013年又以《水瓶座》为代表,完成一次叙事风格上的探索变化。宗利华说:写作就是不断跟自己较劲的事儿,必须尽最大力量,去营造自己的文学格局,形成独有的文学气场。


  探索文本


  “文学创作是我跟这个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我通过这种方式收获心理愉悦,因此我很痴迷。”


  从小小说起步进入文坛,宗利华不断在题材、语言、结构等各个领域进行探索,有评者说他的小小说写到了“内宇宙”。在小小说创作取得优异成绩时他又以中篇《天黑请闭眼》完成一次转型,该小说被转载、被翻译为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给他带来颇多赞誉。随着“香树街”系列中篇不断出炉,格局逐步扩大,他被评价为已确立自己的“文学地标”。


  山东商报:怎样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最初的动力是什么?


  宗利华:最开始是为了减压。上学的时候,偏科很厉害,数理化一塌糊涂,所以考大学不顺利。曾经从农村出去打工,可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对未来也看不到希望,就写点小文章排泄心里的郁闷。后来继续复读,考入一所中专学校,慢慢的,写东西成为一种爱好,而这爱好恰好决定了我的工作去处。于是,写作一是自己确实喜欢,另外也有现实需求。也就很自然地慢慢介入,但没想到的是,转眼间从事写作已有二十年。


  山东商报:二十年间,由小小说文体转向中长篇写作,想要追求什么样的写作风格?


  宗利华:山东大学一位研究生王晓岭曾写过我的小说论,里面有段话说:“在创作主题上,他坚持人性叙事,极具批判意识和救赎情怀,在批判人性丑恶的同时,又给予温暖的救赎;在叙述风格上,他有着强烈的文体探索意识,敢于从传统的写实手法中突围,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这评价有点高,可我觉得他说的很中肯,其实我想追求的境界差不多就这样。我很多小说都有批判和救赎倾向,比如《水瓶座》、《天黑请闭眼》、香树街系列等等。


  山东商报:很多评论家提到《水瓶座》,这部小说灵感来源和要表达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宗利华:一开始是想,换种叙事方式来表达自己某个阶段一直想挖掘的东西,即现代人的焦虑和恐慌,也可以说现代人的精神亚健康状态或病态人格。只不过小说外壳是很俗的情感故事。我设置了猫的爱情与人的爱情的对比。灵感来自于很多年前我家养的一只猫,它经常站在阳台上打量外面的城市,我有时候觉得它被关在屋子里是很压抑和孤独的。


  山东商报:《鱼为什么不在天上飞》的结尾颇具象征意味,铁树问“鱼为什么不在天上飞”,小男孩回答说“天上太脏了”。这段对话很有意思,想表达什么?


  宗利华:那是很久前的一个短篇,谢谢你还记得。那时候还没有雾霾,现在来说这句话,倒是更具现实意义。我想表达的并不是天上脏,而是人性恶,人性丑陋,人生存于世备受压抑。


  山东商报:写了这么多年,怎么看待写作的价值和意义?


  宗利华:人这一生注定会面对无数或大或小的价值排序问题,说白了就是在选择和舍弃之间过日子。我选择写作并持续这么久,说明它在我的人生路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我来说,文学创作是我跟这个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我通过这种方式收获心理愉悦,因此我很痴迷。另外,我觉着写作就是跟自己不断较劲的事儿。颠覆自己,不重复自己很难很难,但你必须要尽最大能量无限深远地挖掘自己创作的可能潜质,营造自己的文学格局,形成独有的文学气场。这具有让人兴奋的挑战性。


  打开视野


  “我的作品并不全都与时代同步,我希望能从对当下的探索中看到未来的某种趋势或走向。”


  宗利华是一名基层公安民警,他在处理好创作与工作的关系同时,能够从日常事务中脱离出来,去思考和探究更加深奥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关注当今文坛,关注同龄作家创作,关注时代变迁背景下人性内在的幽深的肌理。他一直持续不断地扩大阅读量,拓宽艺术视野,开阔思考空间,“触类旁通,去探寻和把握历史、时代以及整个人类的共性密码。”


  山东商报:很多评论家说您在创作上特别勤奋,而严格来说您只是业余写作,如何处理工作和创作间的关系,时间如何分配?


  宗利华:这个问题很现实。我的警察职业似乎与文学稍远,但这并不矛盾。我所从事的工作多是与文字有关,此前从事宣传工作将近二十年,现在又从事公安史志编撰工作。再说,我的职业给我带来比专业作家可能要多的生活、生命体验。同时,写东西是挺复杂的一件事儿,你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不一定就能写出好作品。当然,此前做报纸、做电视专栏的时候,只能忙里偷闲。比较可悲的是,我所处的环境中的大多数人对此并不理解。


  山东商报:您的大部分小说是写实,会不会面临经验或经历匮乏的状况?


  宗利华:当然会。从这个角度讲,意味着一个作家要对时代、对各类人群的生活状态有熟稔的把握,所以我并不反对作家深入生活,香树街系列小说就得益于我的一段人生经历。但同时,我也认为这并非绝对。小说最终落脚点还是理念,现实主义作品的故事背后依然是理念做支撑。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领域都是行家里手。这时就需要作家打开视野,涉及各个门类,触类旁通,去探寻和把握历史、时代以及整个人类的共性密码。


  山东商报:对同龄作家的创作和文学现状怎么看?


  宗利华:每个年代的作家,都会在某个年龄段呈现不同的姿态。“70后”在30岁左右的时候,也曾经以一种果断的带有割裂意味的姿态出现过,比如卫慧、棉棉,当然那时候这拨人关注的是身体,而之前一代或更早的一代,关注的却是历史和生命体验,因此“70后”声音稍显不够嘹亮。尽管有人批评过这一批作家不够决绝,或者说这批作家处于夹缝中求生存,但不能否认,目前的整个文坛正逐步明晰“70后”作家的在场感。


  山东商报:你如何看待你的文字和时代的关系?


  宗利华:我的文字跟这个时代当然有直接关系,从文本上来说,一个时代总是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这体现在作品内部的很多细枝末节上,比如网络语言,时尚语言,出现在作品里就相当于时代符号特征。但我的作品并不全都与时代同步,我希望能从对当下的探索中看到未来的某种趋势或走向。


  山东商报:最近有什么新作?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宗利华:最近创作依然以中篇为主,在长篇方面我还处于探索阶段。如果顺利,今年会有一部名为《佳城》的长篇小说面世。另外,现在我已经开始在为下一部长篇做准备。


以下是鲁中晨报对沂源作家宗利华的一次专访——


宗利华讲述创作魔幻时间:一部作品从无人问津到走出国门


每一位作家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这是他们创作人生中的暗黑时刻,有很多作家因此会沉寂一段时期,甚至跌落神坛也大有人在。宗利华讲述了自己一部作品从无人问津到走出国门的经历,可以说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魔幻时刻。
“一个作家在他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作品。”8月16日上午,宗利华的从莫言新书《晚熟的人》开讲,通过这位诺奖得主写作风格的变化,将自己这本精选集《水瓶座》10年创作经历和背景进行了对比。
在2007年左右,宗利华开始转向中篇小说的创作,《爆发力》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这是一个系列作品,还有《生产力》《凝聚力》《吸引力》,这些作品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冲着好看去的。当时官场小说非常流行,作家们的创作不可避免收到这种趋势的影响。当时宗利华在《今古传奇》发表了一篇作品,这是其通俗小说的尝试。当时《北京文学》主编杨晓升对《爆发力》十分欣赏,把这篇小说录入了很多选本。
实际上,宗利华对自己这篇小说并不满意,他感觉人物还是浮于表面,此时,他已经意识到,深刻的作品必须要更加深入人性的最深处。
在2009年,《香树街》开启了另外一种创作的状态。对此,宗利华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是他告别小小说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个时候,宗利华下派工作两年,记者曾经多次与宗利华联系,沟通其创作的方向。那时,他曾经提到,这是他找到的第一个文学坐标,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香树街。
此时,宗利华讲到自己创作发展的一个秘密,通过阅读作家苏童的作品,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香树街是真有这条街,就在我任职的派出所北边。”宗利华第一次来到这条街上,就被一个骑三轮的老太太给堵了,从此这条街成了他作品中挥之不去的一个创作背景。
“香树街太复杂,这是城乡结合部的一条路,里面有太多故事。”宗利华甚至想把香树街按照门牌号全部写一遍,这背后其实是小说创作的一个技巧,小说中出现的一切都有一个原型,或者是人物,或者是一个故事情节,甚至在读书看电影的时候激发的灵感,都会触动作家亲身的经验和经历,最终形成小说框架。
“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预想的细节已经没用了,所有情节都会自己展开。”宗利华的这种创作经验非常奇妙,这是很多写作者不能经历的体验,从作家要角色说话,到角色要通过作家的笔自己发声。
《天黑请闭眼》这篇作品是在《爆发力》《香树街》等作品之后发表的,香树街等作品发表之后被中篇小说选刊进行了转载,可以说非常成功。《天黑请闭眼》却让宗利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这篇作品的发表经过很曲折,让宗利华充满挫折感,甚至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怀疑。
“几个刊物都没有发,让我感觉这个作品写废了。”宗利华此时遇到《文学界》的编辑赵燕飞,没想到立即在刊物发了头题。让宗利华意外的是,小说发表之后,又被《小说选刊》看中并转载,而且还是头题。
随后,这篇小说又被当时在作家出版社工作的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看中,将这篇小说编入向国外推介的《中国文学》选本。“可以说,这篇作品的经历非常魔幻。”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13张

 宗利华新书签售会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14张

宗利华新书签售会


来源:新华社  山东商报  鲁中晨报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15张

声明:欢迎原创。网友们推荐题材时,请务必注明来源、作者及原文链接,转载题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小编微信s739718295)。转载我们文章时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投稿提供:请加微信s739718295,一经采用,最低给予50元线索奖。原创稿件,一旦选入,奖励100元。阅读量超过20000人,另奖励50.00元。业务合作:请加微信s739718295。

沂源人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16张

0
369.jpg 333.png
369.jpg 333.png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