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音乐 > 正文
369.jpg 333.png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1张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2张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3张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4张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5张

在沂源有一个镇,他的名字叫西里。这是一个有“军魂”的镇!

巍巍八十崮,见证了革命的烽火;涛涛沂河水,孕育了红色的传承。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无数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百姓翻身当家做主,他们传播先进思想;为了抵抗民族侵略,他们浴血战斗;为了社会发展,他们顶天立地。楷模精神在这里孕育、传承、发扬。


历史不会忘记,红色的精神会在这里一脉相承;西里不会忘记,美好的愿景在这里拉开序幕。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6张


裕华有条“参军路"


当年裕华村有一条从邻村蜿蜒而来,向南折,伴着村前的小河,延伸约一公里,从"下河口”(现东指水库入口)出村的小路,村里的许多青年,就是从这里走出村庄,走向抗日战场的。打从这时起,村民们称这条小路为“参军路"。

 

西里镇境内的老炮楼


周上庄村的炮楼坐落在村子西边山坡上,建造时间大约在清末民初,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炮楼底座边长5.3米,宽5.0米,楼檐高约9米,炮楼分为三层,底层高约5米,第二、三层大约都在2米左右(不包括起脊高度),每层都留有瞭望窗和多个瞭望孔。楼顶早已损坏。墙体全部用石块垒砌。墙体厚度40-60公分不等。炮楼正门在西侧底,距边缘1.45米,门宽90公分,门高1.7米,门的项部是由6块悬石拼成的拱形,拱高50公分,整个拱形又由一整块大石板挡住,称谓曰:“磐石”。炮楼的东北角有一块坍塌的痕迹,据说这是当年日本鬼子在樱桃崮子东面的山垭用“小钢炮”炸坏的。

 

名垂青史的柳枝峪回民连


1938年,地下共产党员李敬渔到柳枝峪村,指导回汉两族人民紧密团结,短时间内就拉起了一支八十多人的武装(含刘家庄,东里,上刘庄,辛庄等)。1939年5月,日寇进行大扫荡,回民连接上级指示向东撤退,行至绳庄时与鬼子遭遇,战斗异常激烈,回民警卫连伤亡惨重,四十余人壮烈牺牲,幸存者大多受伤,鬼子被歼灭一个小分队,亦使敌人受到重创,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友军的斗志和民族的势气,在党的领导下回民连又发展壮大起来,愈战愈勇,俞挫欲强。

 

军民鱼水情


1947年5月初,华野第一、第四、第九纵队后方医院进驻唐庄村。当时,唐庄临时后方医院接纳伤员一千多人,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唐庄村民主动承担起医防责任。老百姓主动将自己菜园里新鲜蔬菜送给部队;老人给部队劈柴送草;青壮年妇女给伤员缝补衣服,上鞋底纳鞋袜;唐庄村的婶子大娘把做好的小米粥,鸡蛋面送给伤员吃。部队转移前,战士们把村里的大街小巷和伤员的病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给老人们留下了许多干粮,于1947年6月的一个夜晚悄悄地离开了唐庄。

 

桑树峪村的炮楼


桑树峪村的炮楼建在村子的中央,当年一排溜有五座炮楼,另外四座已经拆除,但有的炮楼底座还完好。这座炮楼用料以及底座长、宽跟周上庄的差不多,高度比周上庄的矮了一层,楼沿以下高6米,底层高约4.0米,第二层约2.0米(不包括起脊高度),门口处在在正面下端中央位置,高1.70米,宽1米。门口上方拱形处也镶嵌着一块石匾牌,匾牌由大块青石制作,高60公分,宽1米,上面阳刻着两个大字,“磐石”。第二层上端两窗中间镶嵌着一块石碑,上面阳刻着三个繁体大字“红云护”。落款时间为“民国二十年修建”,距今也有九十年的历史了。


曹宅村支前

 

解放战争初期就组建游击小组、民兵连、武工队、卫家支前,莱芜、孟良崮、南麻连续三个战役,100多人被表彰为“支前模范”。到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为部队输送80多名指战员,为“南下”输送9名县级以上干部,涌现出了100多名英雄模范人物,先后有李永祥、王玉春等25名子弟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八十崮围歼战

 

1943年山东军区特务营在八十崮上围歼伪军一个连。

 

柴崮山下裕华厂

1966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感召下,来自山东济南、青岛、日照、烟台以及一些外省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打起背包,告别亲人,跋山涉水,来到了柴崮山下,在这里建起了“裕华厂。”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西里籍的战士一批又一批奔赴战场,他们浴血奋战、勇往直前,为现在的美好生活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


王秀俊    老子崖上的老兵

1925年3月出生,梅家庄村(老子崖)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服役于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董富贵   抗战老兵 

1916年出生,茂子峪村人,1944年加入新四军,参与过抗美援朝。


孙振修  国家转机守护神

1942年7月出生,石拉村人,历任空军某师机械师、副中队长,空军驻一七二厂军事代表、工程师、上校军衔;1990年光荣退休。


张学英  烈属遗孀

革命烈士高著文之妻,丈夫牺牲后抚养子女,持节乡邻,终身不改嫁。


杨培芬  西里红嫂

解放战争时期送丈夫胡家安参军,做军鞋、送军粮,孝敬公婆,丈夫牺牲后终身未改嫁,为公婆养老送终。


楷模人物: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7张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8张


时代楷模——朱彦夫!


荒坡野岭变梯田 不毛沟壑成果园

清水哗哗电灯亮 村民齐把书记赞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9张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10张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11张


在和平年代,西里籍的战士秉承红色精神刻苦训练、勇挑重担,在各项工作中成绩突出,有10人次荣立二等功、52人次荣立三等功。


西里镇荣获二等功退役军人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12张


昔日军营撒热血  今朝轻装再出发


退役军人积极参与村内建设,积极参选村两委成员、领办合作社,报名参加后备干部培训,涌现出“兵支书”48人,技术能手50人。


西里镇是一个有军魂的镇!革命年代,西里的人民挥洒热血,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今天的和平;如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西里镇也始终以军人之姿,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前列。致敬西里,期待西里有更好的发展!


沂源这个镇——有军魂!  第13张

0
369.jpg 333.png
369.jpg 333.png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