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音乐 > 正文
369.jpg 333.png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letter-spacing: 0.544px;white-space: normal;caret-color: rgb(51, 51, 51);text-size-adjust: auto;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text-align: center;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张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2张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3张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4张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5张

来源:好客山东  百科东里


题记:


年届不惑,旅居北美,“新冠”肆虐,宅家两载。

笔者近来竟时常忆起1980年代东里店的一些人和事儿。偶尔会随机讲点儿片段给加国出生的儿子听,他竟听得津津有味儿。想来这些“段子”对于90后、00后的东里店“后浪”们来说也是怪有听头儿的“呱儿”吧?有鉴于此,俺便试着打开尘封的记忆,说说那时候的一些人和事儿。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6张

作者出生老家的石头房断壁残垣


东里店地标之“石狮子”】


印象中,1980年代的东里店,格局与今大略一致:纬线自北向南勾勒为北山-东里老街-韩莱公路-沂河-遥望南山(唐山或九鼎莲花山),经线自西向东则文山街(沂河大桥)-何家巷子-杨家巷子-凤凰街-汇源街(彼时叫“田社”那边)。东里中心校的校歌唱曰:“唐山脚下,沂河岸边,是我们美丽的校园。”用于唱东里店,怪合适。

这幅“地图”是深深地烙在我们同龄人的脑海里的,因为那是脚卜丫子丈量出来的。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7张

站在yai头往南看的角度


那个没有门牌号不讲分区的年代,东里店人拉呱儿,都“心有灵犀”地遵循着一套彼此秒懂的“地标”术语。出门儿走亲戚,赶集、办事儿,需要约个碰头地点的时候,脱口而出的常有“桥头”“杨家巷子北头儿”“何家巷子南头儿”“狮子”……,等等。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8张


前文画咬怪的“卷卷晏”的那个呱儿,俺提到了“老邮电局”。其实呢,这个叫法儿也是俺们跟着大人学的;因为1986年前后这里早就木家业务了,只有一扇绿色油漆大门把着的一个大院子。至于奶奶拉呱儿说这里早先年还是个庙来,那就更甭提了。但是,俺们绝对信奶奶说的,因为这个撵儿有我们这些东村小屁孩儿的接头儿地标:一对儿“石狮子”!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9张


说了半天,恁说的这个撵儿待哪来?按起头儿那个地图来讲,凤凰街北头与东里老街的交界十字路口,往西百十米的路北来就是。现如今,看官们要是“按图索骥”,估计恁能找到的也不过是边上的“双狮榨油坊”而已了。“绿大门”大院儿不见了,“石狮子”也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老建筑”——唐风仿古沿街房。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0张


默默无言,静观东里店的世易时移、寒来暑往,“石狮子”一直坐在那里。在大人们眼里,祂们是“神物”,保我们一方平安;于是逢年过节,此处便香火不断。我还清晰地记得正月十五都要去送胡萝卜灯呢。在我们这些孩子眼里呢,它们却是伴着我们一年年长大的好“伙伴”——爬上爬下,坐在狮头上,站在狮腿之间的空隙里,细细打量狮子头上疙瘩,战战兢兢地把手塞进狮子嘴里,友好地摸摸狮子的爪子……换着法儿的玩儿,围着打转儿、嬉戏。晚上藏猫儿,这里也是聚集地和“收家”的目的地。经常地,当我们坐在狮头上神气地“挥斥方遒”嘚瑟时,有奶奶、婶子经过,生气地批评我们不懂事儿,不该把“神物”当玩具。我们也大抵会“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来应对;大不了就先散了,等她们忙正事儿去了,我们再从巷子里钻出来。“游击战”我们看过多少遍了,活学活用。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1张


时光悄悄地溜走,无忧地嬉戏着,我们也从狮子边上“育红班儿”的娃儿一年年地长成了东边儿“大队小学”(后合并入“东里完小儿”,即“中心校”)的小学生,然后是更东边儿的“中学”的学生。长大了,石狮子似乎被我们“冷落”乃至“遗忘”了;祂们也不恼,依然默默地坐在那里,迎接着新一茬儿的小孩儿绕膝嬉戏,那么“博爱”。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2张


说起“石狮子”周边,那话匣子算打开了。其后的院子(老邮电局)有段时间是冰糕厂,那种凉水加糖精冻起来的纯冰糕,一分钱一个,盛夏时节刚照解馋兰(lan)。其前正对着的是木材加工厂——一个有着宽宽的电锯的所在,那噪音在我们听来却非常悦耳,因为那是大机器,让我们觉得高大上的玩意儿。其左不远处的斜对面就是东里店的最著名的名片之一——东里大饼(炫饼)店。其右则是功勋退伍军人陈爷爷(小时候都跟着大人叫“老陈”)和他的大院子以及陈家大院边上我们的育红班学校(池家旧宅改做校舍)。寒舍所在的巷子就紧贴着老邮电局的后墙——“狮子后”便成了我们自我介绍时的最精准用词。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3张


那么,守护了几代东里店人的“石狮子”,如今去哪儿了呢?恐怕很多人(yin)真是说不好呢。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4张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5张


 “新冠”疫情前一年春(2018),笔者回国探亲,又用脚卜丫子丈量了一趟当年的求学路。出巷子口,右侧的“双狮小榨油坊”就是当年的陈爷爷家大院,左侧的“利勤水电暖服务部”乃是俺们当年育红班的所在。沿着东里老街往东走,先经过“东里中心校”旧址,然后拍到了“大队小学”那依然屹立不倒的钢管儿大门,再沿着中学西墙与东里汇源之间的路北上,看着写满岁月痕迹的中学后墙,一直爬到了崖(yai)头上的出生地。站在已经矮了颇多的崖头,向南打望,映入眼帘的首先还是“中学”。虽然新建了塑胶跑道,多了些新的楼房,但当年的院墙依旧,耳畔仿佛响起了当年大喇叭里放的响亮体操音乐和运动会的新闻稿。再远处是东村的重要地标之一——东村办公大楼。极目远眺,略显朦胧的是矗立着电视塔的唐山之巅——清明时节东里店人的集体踏青目的地。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6张


“寻根之旅”返途,我特意走了中学东墙外的路——那是小时候俺爷(父亲)骑着车子带着俺下山上街的路,一溜下范,“风驰电掣”的感觉。那也是俺童年记忆里,妈妈挑水的路线之一。没想到,这一路,惊喜不断!往昔邻居家的旧院子里,石磨仍在;当年北山人家得排队推的石碾子竟然依旧在“服役”。虽无言,但它们又分明在诉说着质朴的往事和沧桑的岁月。石碾往南,沿着已然铺着水泥路的崖头下坡,邂逅了一个名曰“九元宫”的道家风范的所在。于其门外,暌违许久的那对儿“石狮子”赫然“时光穿梭”到了我的视野里!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7张


按地道的东里店style,此情此景的对话应该是“酱婶儿滴”:“安阳来,多少(shuo)年木见老来含……”“俺那娘伙子神来,可不曾么找?……”

实际上,无语凝噎……

 归途,隐约间,仿佛听到了石狮子的乡音问候:“回来了,刚子?”

泪目……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8张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19张

2018年作者回老东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洽谈中加教育交流项目



作者按:

东里店人

用东里

写东里店的人和事儿

不求华丽词

惟愿接地气儿

尽力再现80年代的

东里店STYLE


旅居北美的他,力现80年代东里店Style!  第20张

0
369.jpg 333.png
369.jpg 333.png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