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369.jpg 333.png

后摇与爵士的纠缠(三)

后摇与爵士的纠缠(三)  第1张

爵士乐自从美国发源,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它的音乐精神恐怕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但最根本的是:爵士乐的意识形态最主要在于自由与解放,这也许是黑人所背负的深深历史烙印与民族性所带来的。不拘泥于形式永远想要冲破阻碍,不安于规则永远寻求创造新奇,而又那么真实,充满感慨与激愤,使人潸然泪下而又欣喜若狂,这就是爵士乐带给我的感受。

经过了时间与路途的磨砺,依托骨子里解放一切的精神,爵士乐不断产生出无数鲜明的风格:摇摆、波普、酷派、自由、融合等等。这是否与之前所说的后摇的特质相似?就如上文所讲到的那样,后摇大部分是在爵士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音乐形式,所以乐手对音乐的创作动机也有一致性,无论是在音乐形式上使用爵士乐元素,还是简单地运用传统摇滚三大件寻求突破,或是之前提到的对古典的逆袭等等,都存在着与爵士乐相同的思维共性。

如果说爵士是土,那么后摇就是土壤中盛开的最灿烂的花朵。下面就纯粹地谈论一些后摇领域的话题,与一些革命性乐队对后摇所作出的贡献与突破。就如爵士建立一种爵士风格一般,后摇的帝国也同样丰富多彩,只是如我开篇所说,鲜有人梳理罢了,接下来让我们还是用实例来为纠缠做出解答。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后摇滚的故乡芝加哥,这里除了诞生了Trill Jockey这样的后摇大牌,还有无数塑型后摇或是影响后摇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厂牌:Drag City、Kranky、Touch & Go、Quarter Stick。旗下的艺人更是占领了后摇界半壁江山,星辉熠熠,除了上文提到的Rachel's、Tortoise之外还有Labradford、June of 44、The Sea And Cake等等。这些伟大的乐队都对后摇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这里要提及其中两个翘楚,一个是Labradford另一个是Rachel's。先来说说Labradford,后摇实验强厂Kranky旗下班霸级后摇乐队,他们是把氛围式后摇做到极致的乐队之一,大段大段的电子音效,长的漫无边际,绵柔而故意拉长的吉他声显得拖沓,似乎一直在你头顶盘旋;不时加入的浅唱,犹如腾云驾雾般晃晃悠悠,而又压抑得你想要挣脱。就算是玩压抑氛围的绝顶高手——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都不得不向他们致敬学习。Labradford对后摇的贡献在于:与当时完全不同的后摇体验,大胆前卫的运用氛围,打破以往后摇对节奏与主线的需要,给后摇加上了一顶更为实验的帽子。之后的无论是氛围后摇乐队还是主打严肃压抑的传统后摇乐队都无不继承他们的风格。

后摇与爵士的纠缠(三)  第2张

推荐专辑:《Prazision LP》

Rachel's,后摇界排斥他是古典,古典界排斥他是后摇。但这都不重要,他们已然自成一家独领风骚,Rachel's所呈现的音乐世界在我看来仅仅次于后摇皇帝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所要传达的意念,如同品读一部小说一般娓娓道来,如泣如诉主题鲜明才思泉涌。

《Music for Egon Schiele》如同席勒的成长画面一般,在绽放的年华中逝去,在扭曲的笔触中反抗,钢琴的solo即兴而跳跃,杂乱中显露忧伤。而《Systems/Layers》中的感受又如同观看一部电影般奇妙,无论原因是否是常为电影配乐的经历,这样有故事的后摇真的是一个突破。Rachel's不只是让古典后摇达到顶峰的乐队,同时那种叙事性的风格也颇为创新,他赋予了后摇以语言,一种仅靠音乐表达的语言。而这种后摇风格也被以后的晚辈The Ascent of Everest、The Evpatoria Report、Set Fire to Flames等大批乐队所继承。

后摇与爵士的纠缠(三)  第3张

推荐专辑:《Music for Egon Schiele》

Cul de Sac是一个被遗弃在后摇襁褓中的孤儿,在波士顿这片学院派意味浓郁的城市里独自忘我地舞蹈着。成长在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之上,但他的舞步是如此震慑人心。如果说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的音乐是对抗世界的枪炮的话,那么Cul de Sac就是制造枪炮的兵工厂。压抑的旋律堆叠,粗粝的旋律中透着不安与愤怒的情绪,对中东与布鲁斯蓝草音乐的汲取,这与黑帝几乎如出一辙,不过他们的风格更早于黑帝,他们是将传统后摇做出厚重压抑感的早期乐队,即使随后而来的Constellation旗下一批乐队,与近年为数不多、以压抑氛围著称的传统后摇乐队The Seven Mile Journey都难以望其项背。著名权威音乐网站AMG评论Cul de Sac的作品时说到:他们的脱颖而出,似乎预言出了整个10年。现在看来这的确都已变为现实。

后摇与爵士的纠缠(三)  第4张

推荐专辑:《Ecim》

说了这么久的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真的迫不及待要来谈一谈。也许没有任何一个乐队有胆量宣布自己是某个音乐风格的最强者,但在后摇这个领域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绝对可以毫无忌惮这样标榜自己。无数的后摇乐队的音乐标签里都会有他们的名字出现,每发行一张专辑既可以在后摇圈里圈起惊涛骇浪,可以说他们就是后摇汪洋里的海怪与秩序。虽然他们的音乐整体上继承于前辈,但就如之前提到的那样,是他们赋予了后摇以精神与完整的哲学体系,单就这一点就没有任何乐队能够企及。

在这个音乐精神早已消逝、早已沦陷为消遣与艺术品的年代,在这个伍德斯托克农场早已没有泥浆再次回到牛羊满地的时代,试问还有谁能像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一般拿起音乐的武器向全世界宣战,从此后摇变为枪炮,那阵阵粗糙而强力的鼓点好似一颗颗子弹击穿世界的伪善与恐怖,让他变得虚无而荒诞。每一张专辑都讲述了一个庞大的思维故事,所谓史诗后摇便从此提起。

后摇与爵士的纠缠(三)  第5张

推荐专辑:《Slow Riot for New Zer Kanada》

说了这些革命性的后摇流派,回头再看,后摇风格衍生过程中也不乏失败的例子。讨论后摇绝对回避不了所谓爆炸美学的讨论,如今这已是后摇使人欲罢不能而又让自己深陷泥沼的源头,所谓的后摇“安静——爆炸——安静”的结构如同流行音乐ABA三段式般的讨巧。而这种后摇模式如今大肆传播却没有出现过很优秀的乐队,以致令如今的后摇模式僵化,单一追求讨巧的旋律与爆炸的快感。

早期型塑这类后摇的一个重要乐队就是mono,然而这时让我们回头去听这样一支乐队的早期优秀作品,无不感到怅然感慨。首张《Under the Pipal Tree》即在Tzadik旗下发行,单这一点就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同时处女作就定义了这样绝顶的名字实在惊人。然而当你将唱片放入CD机中后,你便只有五体投地虔诚膜拜,绝对不是简单的静爆模式,那种透露出民族本性菊与刀式隐忍的演奏,如同他们生来就已参悟了音乐的精髓,早已在菩提下涅槃成佛。而在此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达到这般高度,或说佛已堕入尘世。

后摇与爵士的纠缠(三)  第6张

推荐专辑:《Under the Pipal Tree》

接下来谈谈自己国内后摇对后摇革命所做出的贡献。近几年后摇这种风格在国内的独立音乐圈里甚是红火,这种内敛又带着激昂的纯乐器风格甚得文艺青年们的追捧,使得国内后摇也形成了一定氛围,只是大多乐队都还处在模仿的阶段。但其中也不乏突破创新成熟老辣者,给后摇带上了鲜明的中国标签。

说到中国式后摇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就是近年努力将古琴融入后摇的沼泽乐队,将中国古琴的民族旋律与传统后摇结合到一起的尝试很是大胆突破,一出现遍获得了乐迷的广泛追捧。古琴的特有的沧桑感和萦绕感与后摇的融合是相当冒险的尝试,没有很强掌控力和技巧反会弄巧成拙。《沧浪星》和《1911》在我看来就算是乐队经历的过程。没有对古琴的控制力,演奏中古琴与其他乐器不相交及,似乎是强硬加入到后摇的旋律当中去,显得别扭而做作,好生失望。当时我想也许不是乐队的不济,而是这样的组合天生就不搭。

但就在今年发行的专辑《远》中,我的这种印象几乎完全被打破,震撼于他们如此的进步与努力。随意而不造作,古琴的技术也相当成熟,古琴的沧桑感和后摇的激进既有对比又能融汇,好像将喧嚣与宁静撕碎置于掌心随风消散。当听到乐队将古琴弦用琴弓拉响演奏时,真的只有将嘴角下撇不断点头示意。

后摇与爵士的纠缠(三)  第7张

推荐专辑:《远》

以上便是由于后摇乐队的意识形态中与爵士乐根本的解放与自由精神的共鸣所产生的一系列突破。这种思想继承确实看似较为隐晦。于是我在这里还要说到一种同样建立在两者音乐形式上的纠缠:编曲结构上的相似性。这既是后摇继承爵士乐外部形态上的音乐特点,又是能够体现思想一致性的实例。这里就简单的用一支爵士曲目与一些后摇曲目做比较。

就以一代比波普、自由爵士传奇大师——John Coltrane为例。他在亚特兰大唱片公司的时期可以说是他表演风格最重要的转型期。在出版的一系列唱片中有一张叫做《My Favorite Things》的唱片,同名曲目My Favorite Things是根据电影《音乐之声》中一个同名小插曲所改编而成,这个原本的插曲实际上非常短小,但经过科川的改编与演绎,这支曲子的录音室版本竟长达近14分钟,甚至在科川的绝演——日本现场上的演绎达到了达恐怖的57分19秒。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这时的科川正处于从波普走向自由的尝试阶段,不甘于波普的规则从而寻求更大的突破。曲子主题鲜明,一开场奏出的主旋律稳定而从容,反复出现的主旋律一次比一次夸张,一次比一次抽象,不断延伸入灵魂出窍的境地,仿佛徘徊在将要脱离主调的边缘,甚至出现了异于正常音程的萨克斯吹奏,但一次又一次地被主旋律拉了回来。

无数次在不失基调中把旋律玩于股掌,这也许是对爵士乐的解放与自由最好的诠释。这种形式相比于现代的纯自由即兴乐显得更有内涵,因为他有冲击性且更为生动地彰显了需要解放的渴望,而且要做到在一个框架的牢笼中去突破、实则比在无规则中放纵自由更为不易。在后摇中也有相似的作品存在,例如mono的首张专辑《Under the Pipal Tree》中的开篇曲目《Karelia (Opus 2)》,mogwai的概念专辑《Young Team》中的《Mogwai Fear Satan》,还有Pg.lost的首张同名EP中的《Siren》。这些都是这种结构思想的代表性曲目,游离出主旋律而绝没脱离。这也许是个巧合,但这就是对音乐精神一致性的最好体现。

随着近年后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乐迷从各各方面了解到了这种音乐形式,并喜爱上了它。以致标榜着后摇的标签总是显出品味与格调,上位CCTV、湖南卫视的后摇曲目更是数不胜数,越来越多的后摇乐队出现丰富了我们的听觉体验。但在这种繁花似锦的背后,后摇似乎已被绑架,身陷囹圄。简单的模仿悦耳的旋律浮躁而僵化,这就是为什么乐队与作品多了,但值得聆听的越来越少,以致一首曲子套上谁的标签均可成立,无从可辨。这岂不比当下网络歌曲更为悲哀。谁又想的起他当年的特立独行,自由释放,一种真正来自心底的震撼。这时我想起了木马《庆祝生活的方法》的一段歌词:

反正结束的那一刻总是要分离
我一直在寻找着你 承受着你的记忆
将那些细节拾起
直到 我们难以再次唤醒
就用结束的方法去庆祝一下
等到多年以后
忽然想起 那个黑暗里舞动的少年
会是谁


写这样一篇文章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提醒我不时想起那被绑架的孩童,若无人挽救,在未知的一天绑匪终会撕票。


不知不觉只想简单讨论的一个话题却展开了如此之多,我也感到惊讶。做为一个忠实的乐迷,把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记录下来,在我看来是很有必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些音乐的确触动了我,改变并塑造了我。我从中思考,不止赞叹那些优美的旋律,更有意义的是领悟那一首首音乐背后的灵魂价值。这时他们不再只是一次次敲击耳膜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历史。把他们记录下来向他们致敬。

以上所有观点也许只是我理解的后摇发展历程的其中一方面,可能完全就走错了方向。但我真诚的想把他们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推荐的不是我的知识与谈资,而是我对音乐真挚的热爱。

0
369.jpg 333.png
369.jpg 333.png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