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369.jpg 333.png

他赋予摇滚乐灵魂 ──《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

他赋予摇滚乐灵魂 ──《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  第1张

2011年4月6日,70岁的鲍勃·迪伦在北京工体开演唱会。他眉头紧蹙、破锣嗓子、布鲁斯口琴……张口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歌曲。尽管大家对他的歌声似懂非懂,但还是对于这位美国文化符号般的音乐活化石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鲍勃·迪伦伦到底是谁?”虽然当晚观众爆满,但能够完整评述迪伦的观众却少之又少。这不怪观众孤陋寡闻,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曾经一度跟世界流行文化疏离。事实证明,我们不仅需要那些产生于战争年代的音乐,也需要那些深入社会世俗生活的音乐,这就是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曾经成功俘获我们内心的原因。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有足够的音乐自信,不管是哪种风格的流行音乐,都能在华夏大地上找到玩家,找到听众,找到市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流行音乐已经跟世界融为一体了。但是,对于那些世界流行音乐史上殿堂级的人物,我们仍然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因为他们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标杆,我们再也无法超越了。鲍勃·迪伦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民谣、摇滚歌手,并被视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代言人。他直接影响了一大批同时代和后来的音乐人,他真正赋予了摇滚乐灵魂。

著名文化历史学家、记者、编剧和小说家戴维·道尔顿,长期关注摇滚乐歌手,与他们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在著作《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一书中,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鲍勃·迪伦的真实生活和内心,让你重新认识一个“全新”的鲍勃·迪伦,同时交代了美国摇滚乐的代表性发展历程。作为艺术家,鲍勃·迪伦是半个世纪以来的领军人物;作为音乐家,他的影响力无出其右。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从来都像个“逃犯”,总是设法掩盖自己的踪迹,通过一个个让人头晕的化名、化身,一个个传奇故事和彻头彻尾的谎言来迷惑他的观察者们。他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摇摆──而我们期待的只是真实的他。说到底,我们在和谁打交道?是善变、可恶、闪烁其词的鲍勃,因为吞云吐雾和制作镜子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迪伦正好出现在对抗文化孵化的时刻,他的人生与大众波西米亚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迪伦内心的狂热恰好吻合当时反主流修辞、毒品、政治激进、神秘主义以及被放大了的漂流情结。迪伦的个人故事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及其影响力交织在了一起。不管迪伦逃离风口多远,他都无法摆脱自己与对抗文化间的联系;他与他的时代有着犹如脐带一般的牵连。迪伦视美国为一首无尽的、未可完成的歌曲,在我们前行时,这首歌不停地被增加和删减着什么,改变节奏,删掉歌词然后改变顺序后重又修补回去。他的兴趣是把美国的历史碎片重新拼装──它的歌谣、曲调,以及早期的韵文寓言——把它众多的角色和故事的多样性浓缩进一首歌。他对歌曲、书籍和图像的坦率的盗用、窃取,都是他喜鹊一样的本性组成。

2015年,鲍勃·迪伦还发行了最新专辑《Shadows in the Night》,证明这位古董级的音乐人还活跃在舞台上。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歌手、创作人,他还是作家、演员和画家。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一些成就并不难,但是要想在数个领域都成为行业翘楚,那就真是值得我们顶礼膜拜了。鲍勃·迪伦曾说:“重要的是保持前进,我想那是任何人的最好选择。”这也许是他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吧。

(本文作者为彭忠富,点击书封可直接購買 《他是谁?探究真实的鲍勃·迪伦》 此书)

他赋予摇滚乐灵魂 ──《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  第2张

《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

作者:[美]戴维·道尔顿

译者:郝巍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官方微信:小阅读Random)

他赋予摇滚乐灵魂 ──《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  第3张

这是首部关于那位最伟大的嬉皮士的真正的“嬉皮式”的剖析力作。──蓝尼·凯耶(Lenny Kaye)

鲍勃·迪伦。我们所听说过的流行文化人物中,他是受到最多检视的一位。在图书馆里能找到各种“迪伦学家”纯属扯淡的论述,实在没必要再添一本了。但作为《滚石》杂志创刊主编,道尔顿可以回溯到迪伦横空出世的时代,而且他当时就在现场。──《纽约时报》书评

0
369.jpg 333.png
369.jpg 333.png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