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369.jpg 333.png

亲爱的妈咪:多兰独特的音乐品味

亲爱的妈咪:多兰独特的音乐品味  第1张

加拿大天才导演哈维尔·多兰(Xavier Dolan)一直非常重视电影配乐与电影场景、情感之间的关系表达。他的配乐总是别具一格,混合现代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以及摇滚乐,给电影画面带来了不同的情感色调,有时候配乐甚至直接参与了电影叙事,这些音乐与电影之所以能够有恰到好处的结合,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导演独特的音乐品味。

多兰新片《亲爱的妈咪》(Mommy)中的配乐就是上述观点最好的例证。电影中的配乐歌曲由影片中斯蒂夫的父亲在世时压制的混音带,与一些排行榜、广播上的热门单曲组成。不过这些热门歌曲大多发行在2000年之后,刚好与多兰在青春期听音乐的口味一致。多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提到此片的配乐大都来自他自己非常喜爱的音乐人,如蒂朵(Dido)、席琳·迪翁(Celine Dion)、绿洲(Oasis)、拉娜·德雷(Lana Del Ray)、数乌鸦(Counting Crows)與埃菲尔65(Eiffel 65)等。

《Mommy》是多兰的第五部剧情长片,与多兰五年前在戛纳导演双周单元亮相的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构成对比。同样讲述单亲家庭中狂躁而又深刻、依赖而又隔膜的母子关系。但不同于《我杀了我妈妈》的高度自传属性,《妈咪》更加宽厚和温暖,情绪更加饱满,几乎可以看作是多兰为自己处女作做出的一份愧意表达。本片入围第6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与戈达尔的《再见语言》并列评审团奖。虽然此片尚未在中国上映,不过很多多兰的影迷已经通过其它渠道观看此片。不少影迷高度评价了此片的电影原声,甚至将多兰电影中的配乐当成自己的聆听指南。笔者在看过电影之后,梳理了一下电影中的原声音乐对影片叙事的影响与补充。

1. Childhood -- Craig Armstrong

亲爱的妈咪:多兰独特的音乐品味  第2张

电影开场配乐使用了 Craig Armstrong 的《Childhood》。Craig Armstrong 是世界顶级的混音大师以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大师。他曾为《红磨坊》、《永远的蝙蝠侠》等电影主题曲作曲,还为巴兹·鲁赫曼(Baz Luhrmann)广受好评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了电影原声。

当然多兰选择 Craig Armstrong 的音乐当配乐,并不是基于 Craig Armstrong 的名气,而是他的音乐非常适合这部电影。《Childhood》柔美而略带一些伤感,弦乐声若即若离,带有浓重的阴郁寥落之感,如梦似幻。刚好贴合了影片中安娜接斯蒂夫回家之前的那种心理感觉,对儿子未来的思考的某种感伤与担心,缓慢的节奏给画面增添很多美感。

2. Building a Mystery -- Sarah McLachlan

亲爱的妈咪:多兰独特的音乐品味  第3张

《Building a Mystery》是安娜在去接斯蒂夫的路上,出车祸时,电影中响起的音乐。音乐进入声轨的时候,正是邻居凯拉开车的画面。当时的第一反应,配乐应该是凯拉在开车时播放的音乐,随后音乐进行了一些处理,感觉又像是从安娜出车祸的车里传来的。直到目前为止这首歌到底是哪辆车播放的音乐,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迷。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演唱者 Sarah McLachlan,她是一位极具天赋加拿大的创作歌手、音乐家。17岁与朋友组团出道,后因学业中断了演艺事业。大学毕业之后推出了个人首张专辑《Touch》。她曾凭借这首《Building a Mystery》荣获1998年格莱美最佳女歌手奖,也曾为电影《天使之城》创作主题曲《Angel》。Sarah空灵清新的唱腔与融合了流行与摇滚的编曲令听者耳目一新,其相当缥缈的歌声却流露出极为成熟的一面,令她成为加拿大新女性主义音乐的代言人。


3. White Flag -- Dido


亲爱的妈咪:多兰独特的音乐品味  第4张


安娜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手续之后,终于顺利接到儿子。Dido 的《White Flag》随之响起,虽然母子之间的谈话极其简单、直接。粗心的观众可能并不没有多想为什么会把这首歌放在这里,仔细阅读这首歌的歌词你就会明白,电影中这首歌直接参与了电影情感的叙事。


母亲不会因为儿子的错误而选择抛弃他,她仍会一直爱他。面对生活的困难,她不会轻易的举起白旗、投降,她会拼尽全力的让斯蒂夫生活得更好。这首歌成为影片中母亲所做一切事情的承诺。


4. Colorblind -- Counting Crows

亲爱的妈咪:多兰独特的音乐品味  第5张


生活对于这对母子来讲似乎比之前更艰难了,斯蒂夫目睹母亲求职失败的经历,他用大人的口吻答应母亲,将来会想父亲那样照顾她。儿子的幽默安慰,很快让安娜从求职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第二天,斯蒂夫履行照顾母亲的任务,他踩着滑板、听着音乐去超市买礼物送给母亲。他出门的时候,按下了唱片机的 “Play” 键。Counting Crows 的《Colorblind》钢琴前奏开始缓缓响起,你会讶异,这段配乐竟然是斯蒂夫为观众准备的。虽然他玩滑板时带着耳机,但是耳机里播放的音乐却是某首Rap。


镜头跟随着斯蒂夫在移动,《Colorblind》开始出现人声,语速缓慢,与镜头移动的速度刚好一致。斯蒂夫在镜头前,随音乐摆动,观众此刻情绪放缓。主唱 Adam Duritz 极富表现力的嗓音掺杂了一些忧郁的声线,将观众的身体在音乐中解放出来。这是影片中斯蒂夫最自由的时刻,也是观影过程中观众中最放松的时刻。


5. On ne change pas -- Celine Dion

亲爱的妈咪:多兰独特的音乐品味  第6张


法语中 “On ne change pas” 的意思是坚守自己,不轻易做改变。《On ne change pas》是加拿大国宝级歌手Celine Dion在1999年发行的一首法语歌曲。法语歌词的意思大致讲一个小女孩面对成人世界,不想被同化,不想被迫改变自己。


影片中《On ne change pas》这首歌被斯蒂夫父亲灌制在一张旅行时听的音乐合集中,斯蒂夫将这张唱片当成宝贝。为了感谢邻居凯拉帮儿子处理伤口,安娜邀请凯拉共进晚餐。晚饭过后的甜点时间,斯蒂夫在唱机里播放了这首歌。三人开始随着音乐一起跳舞,斯蒂夫鼓励凯拉唱出歌词,凯拉在音乐节奏中流利的唱出了歌词。三人共舞的画面是电影中我最难忘的一幕,甚至想无理的要求导演,就让电影停止在这一刻。


6. Wonderwall -- Oasis

亲爱的妈咪:多兰独特的音乐品味  第7张



《Wonderwall》出现在斯蒂夫第二次出门玩滑板的时候,随后剪辑到安娜的上班的画面,与斯蒂夫学习的画面。在《Wonderwall》的音乐中,斯蒂夫拉开银幕,电影画面恢复到标准的荧幕比例。


Oasis的主唱诺尔·加拉格(Noel Gallagher)曾谈到 “Wonderwall” 的含义 “an imaginary friend who's gonna come and save you from yourself”。放之于电影中,这个 “imaginary friend” 不正好是邻居凯拉的角色。凯拉将斯蒂夫从过去拯救回来,且不厌其烦的担任他的家庭教师。安娜因为凯拉的帮助,全心投入工作,生活开始有极大的改善,凯拉呢,她的失语症在与安娜一家的接触中逐渐的恢复。他们三人各自从自己的过去解脱出来。

7. Born To Die -- Lana Del Rey

亲爱的妈咪:多兰独特的音乐品味  第8张

《Born To Die》是电影的片尾曲,来自当前炙手可热的美国独立女声 Lana Del Rey。Lana Del Rey 的嗓音慵懒迷幻动人,她的嗓音具有一种难以消解的悲伤、压抑之感。她的创作吸收了20世纪50、60年代美洲流行文化的精华。在音乐方面,曾受到各流派大师的影响,包括猫王、詹尼斯·乔普林、布鲁斯·斯普林斯廷、涅槃、艾米·怀恩豪斯和布兰妮·斯皮尔斯等,以及诗歌和黑色电影。


《Born To Die》是也许电影最好的注解。姑且让我翻译为向死而生,影片结尾斯蒂夫挣脱了看护人员,向高楼窗户方向奔跑。电影的结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斯蒂夫到底有没有从医院逃出来。《Born To Die》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Don't make me sad,Don't make me cry,Sometimes love is not enough,And the road gets tough I don't know why.Choose your last words,This is the last time,Because you and I,We were born to die.Lost but now I am found,I can see but once I was blind,I was so confused as a little child,Trying to take what I could get,Scared that I couldn't find.We were born to die,We were born to die...”

0
369.jpg 333.png
369.jpg 333.png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